Horowitz in Moscow

罐頭、live、幕前、幕後、台上、台下、古往、今來...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River » 2012-12-23, 23:58

ashkenazy 寫:
DG錄音開始發燒應該也是進入7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
立體聲初期的DG錄音水準除了卡拉揚以外簡直都是惡夢
很多人戲稱這種DG聲叫"DG Sound"(相對應同年代Decca錄音的Decca Sound)
當時的管弦聲音又乾又扁,只有鋼琴聲音比較正常
但裡面又藏了不少經典名演
例如貝姆再怎麼說好歹也是一代R.Strauss宗師
但DG怎麼老是給他的那票R.Strauss錄音弄成爛到爆炸
其他受害者包括Fricsay等等(對了...還有Richter那票大花版....)

若要說發燒錄音,已經是過個十年以後的事情了
其實多少還是隱藏著些DG Sound
例如小澤征爾的羅馬三部曲,很多人都說這張很發燒
然而仔細聽,還是可以聽出有著DG Sound在其中

ps. 但若提到鋼琴錄音,DG一直以來都是頂級且自然傳真

DG的錄音水準絕非如此而已....
Bohm的錄音幾乎都是DG的王牌錄音師Gunter Hermann所為(此人也是Karajan御用錄音師), 雖然Bohm的平衡不同於Karajan, 但絕非乾扁的聲音啦.....不過, Bohm的錄音(LP), 對我來說, 的確是DG裡比較難播得好的
Fricsay, Richter的錄音也很好ㄚ....
早期的DG錄音(195x~1970)常被人誤解(甚至1970之後), 我之前也是如此, 所以賣出不少Bohm/Giulini的片子, 現在只好再花精神收回來..... :lol: :lol:
相信我, 這些你認為不太好的"DG sound"絕對不止如此.....
River
 
文章: 515
註冊時間: 2012-09-05, 18:58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drunkenlife » 2012-12-24, 00:39

ashkenazy 寫:不過yeh大是否有覺得現在的DG新錄音越來越"一致化"?
過去光從音色就可以清楚的區分出Pollini、Gilels、Argerich、Richter、Kempf的聲音
但現在若不聽詮釋,卻已經無法分出Pollini、王羽佳、Pires的音色了

嗯...風格?還是音色?
River 寫:早期的DG錄音(195x~1970)常被人誤解(甚至1970之後), 我之前也是如此, 所以賣出不少Bohm/Giulini的片子, 現在只好再花精神收回來..... :lol: :lol:
相信我, 這些你認為不太好的"DG sound"絕對不止如此.....

這些話真是樂迷最喜歡看見的,能夠聽到更多!值得鑽研!

ashkenazy要不要去弄一隻BMC MCCI啊?
drunkenlife
 
文章: 21453
註冊時間: 2012-08-28, 01:47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yeh捨 » 2012-12-24, 07:05

ashkenazy 寫:
不過yeh大是否有覺得現在的DG新錄音越來越"一致化"?
過去光從音色就可以清楚的區分出Pollini、Gilels、Argerich、Richter、Kempf的聲音
但現在若不聽詮釋,卻已經無法分出Pollini、王羽佳、Pires的音色了

之前看討論說之前環球的錄音都是習慣現場由混音師混成兩聲道
然後由同一組人馬後製(因為有在現場聽到當時的聲音)
也因此當時一張唱片錄製到完成後製發行都要一年以上的時間
現在DG都是統一將錄音原檔送往德國漢堡Emil Berliner Studios混音後製
令人不禁懷疑不知是否這"一致化"的結果就是受到統一後製混音的影響

就廠家的音樂特色而言.幾乎不會搞混掉.也就是把DG誤聽成他廠.
您的發現很殊..值得朋友去探究一番 8-)
昨天.概比了75'阿格麗希與81'波哥雷利奇.拉威爾/加斯巴之夜.
都是ADD都經過數位修復或重製.
顯然老一點的錄音沒有此顧慮..因為舍下沒有近年份的呀 :lol: :lol:
yeh捨
 
文章: 425
註冊時間: 2012-09-05, 16:33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ashkenazy » 2012-12-24, 10:03

drunkenlife 寫:
ashkenazy 寫:不過yeh大是否有覺得現在的DG新錄音越來越"一致化"?
過去光從音色就可以清楚的區分出Pollini、Gilels、Argerich、Richter、Kempf的聲音
但現在若不聽詮釋,卻已經無法分出Pollini、王羽佳、Pires的音色了

嗯...風格?還是音色?

就是音色嘍,風格就好判斷多了
那種觸鍵、踏板跟殘響迴盪的感覺
在近幾年來的新錄音竟然已經相當難以分辨出來了....
如果在以前,Horowitz或Gilels的音色,只要敲一兩個音馬上就辨識出來了
現在如果不管詮釋跟風格,只單聽鋼琴的聲音,可能聽完一整段還是不知道是Pollini或王羽佳
drunkenlife 寫:
River 寫:早期的DG錄音(195x~1970)常被人誤解(甚至1970之後), 我之前也是如此, 所以賣出不少Bohm/Giulini的片子, 現在只好再花精神收回來..... :lol: :lol:
相信我, 這些你認為不太好的"DG sound"絕對不止如此.....

這些話真是樂迷最喜歡看見的,能夠聽到更多!值得鑽研!

ashkenazy要不要去弄一隻BMC MCCI啊?

這買一台我大概又要一整年不買唱片才有辦法了 Orz

Giulini在DG應該都是7x年代開始指揮芝加哥跟LAPO以後了(小花版)
6x年代他錄音還都是在EMI(Blue & Silver系列)
Bohm的錄音當然也有棒的,例如布拉姆斯、貝多芬、柴可夫斯基、莫扎特之類的
不過這些錄音也幾乎都集中在7x年代為主
但6x初期的像是R.Strauss系列或是某些歌劇實在很慘
也許也該說是相較於同年代的錄音比較吧

如果聽完巴克豪斯或Curzon的協奏曲,馬上切換到Richter
那種錄音水準的落差感馬上就會出現了

Fricsay的貝多芬或德佛扎克我也一直受不了
當然小弟也不是每張黑膠首刻都收就是了
只是買了幾張大花版還是覺得不妙就停下來了

Kubelik在DG的馬勒小弟也極愛
但遇到了同期CBS的伯恩斯坦與Philips的Haitink
在錄音上還是完全討不到便宜

詮釋獨到之處不論
但若論錄音,DG在6x年代扣掉卡拉揚以外
大多數的錄音相較於同年代
諸如影子狗、Blue and Silver、六眼或兩眼、Hi-fi Stereo等
實在很難說的上發燒啊,至於Blue Bolder就更別說了

但還是得說,卡老依然是屹立不搖
就算在其他人慘烈的狀況,照樣能保持高水準的錄音
所以代表其實DG是做的到的
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有獨厚卡老的感覺就是了 Orz
ashkenazy
 
文章: 87
註冊時間: 2012-09-07, 14:43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River » 2012-12-24, 11:27

看A兄對古典錄音名家如數家珍, 就不需我多說了
只是好奇的是...一般人聽DG會喜歡大花, 不喜歡後來的2530系列的比較多, 倒是比較少聽到覺得2530 OK, 反覺得196X的大花不OK的.... :roll:
也很高興看到有人這麼喜歡Karajan在DG裡的錄音(不分早晚期)
不過, Bohm早期的Richard Strauss, Fricsay/Richter的大花到底可不可以也唱得像Karajan一般好.....大家加油 :lol: :lol:
River
 
文章: 515
註冊時間: 2012-09-05, 18:58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drunkenlife » 2012-12-25, 01:02

ashkenazy 寫:就是音色嘍,風格就好判斷多了
那種觸鍵、踏板跟殘響迴盪的感覺
在近幾年來的新錄音竟然已經相當難以分辨出來了....
如果在以前,Horowitz或Gilels的音色,只要敲一兩個音馬上就辨識出來了
現在如果不管詮釋跟風格,只單聽鋼琴的聲音,可能聽完一整段還是不知道是Pollini或王羽佳

這我就不懂了...
一架鋼琴,架好mic,不同人來彈應該音色相當類似吧?
drunkenlife
 
文章: 21453
註冊時間: 2012-08-28, 01:47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yeh捨 » 2012-12-25, 07:26

有張普雷特涅夫的卡內基獨奏..01'錄的.也是 live
看圖片嘛.鋼琴旁有3隻 mic補捉聲音.響板後2.前1
還有一支前方高吊的 mic
光比感覺.比霍洛的略近一些.大一點.厚重一點.

都是很優的大廳內錄音無疑.
不過.光以圖片去論錄製很容易出錯就是.
偶爾會聽到LP燒友.提及後來轉製成CD時失敗.導至不好聽了.
霍洛維茲這片一應該不致於囉.

有過朋友提及DG的~穆拉汶斯基/列寧格勒/柴四-六這CD名盤..就是以上的例子.
我請了他至小舍指導時有放.柴五1章前5分鐘吧..應該是改觀了?.哈哈.
yeh捨
 
文章: 425
註冊時間: 2012-09-05, 16:33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drunkenlife » 2012-12-26, 00:47

ashkenazy 寫:DG錄音開始發燒應該也是進入7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
立體聲初期的DG錄音水準除了卡拉揚以外簡直都是惡夢
很多人戲稱這種DG聲叫"DG Sound"(相對應同年代Decca錄音的Decca Sound)
當時的管弦聲音又乾又扁,只有鋼琴聲音比較正常
但裡面又藏了不少經典名演
例如貝姆再怎麼說好歹也是一代R.Strauss宗師
但DG怎麼老是給他的那票R.Strauss錄音弄成爛到爆炸
其他受害者包括Fricsay等等(對了...還有Richter那票大花版....)

上回忘了提另一個觀點,大師/名家應該也會對自己的錄音作品呈現啥樣子非常在意吧?
記得說Karajan就是盯著錄音/混音過程...
DG銷量大,資金必然也充裕,搞出爛錄音這點實在有些奇怪啊...

那,若是取差不多同期的Karajan的作品與其他人的DG作品比呢?差異在哪?
drunkenlife
 
文章: 21453
註冊時間: 2012-08-28, 01:47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River » 2012-12-26, 01:28

drunkenlife 寫:
ashkenazy 寫:就是音色嘍,風格就好判斷多了
那種觸鍵、踏板跟殘響迴盪的感覺
在近幾年來的新錄音竟然已經相當難以分辨出來了....
如果在以前,Horowitz或Gilels的音色,只要敲一兩個音馬上就辨識出來了
現在如果不管詮釋跟風格,只單聽鋼琴的聲音,可能聽完一整段還是不知道是Pollini或王羽佳

這我就不懂了...
一架鋼琴,架好mic,不同人來彈應該音色相當類似吧?

基本上是如此沒錯, 但音色的層次以及音響共鳴還是可以有許多變化的
但這問題要談也是挺複雜的:
1. 鋼琴也是有時代演化的, 因為現代音樂廳愈來愈大, 所以鋼琴必須更"響", 更透明更有穿透力
2. 現代鋼琴家的音色愈來愈接近, 一是因為現代鋼琴的演化走向, 二是個鋼琴流派差別愈來愈不明顯
3. 同樣是Steinway, 但別忘了還有整音以及調音師的角色; 大牌演奏家都有特定的調音師隨行, 會特別調整到演奏家比較習慣的狀態
4. 二十世紀前半期, 鋼琴還算是百花齊放的時代, 各樣名琴也造就不同演奏流派的走向; 還有就是那個年代, 各家鋼琴的個性比較明顯, 有興趣可以看這篇:
http://illusionofsound.blogspot.tw/2012/01/blog-post.html
5. 鋼琴家基本上是比小提琴家吃虧, 提琴可以隨身帶著跑, 可是沒有幾位鋼琴家有像Horowitz一樣, 有專門的鋼琴以及調音師隨行; 所以到了異地的演奏廳, 必須面對不熟悉的鋼琴來演奏
6. 有機會可以聽聽看十九世紀, 二十世紀以及現代Steinway的差異, 可以比較清楚鋼琴的演化, 以及為何還是有Vintage piano的喜好者. 像Glenn Gould自己的Steinway是老Steinway, 所以聽他的Goldberg變奏曲的音色, 大概是現代Steinway幾乎表現不出來的

一個笑話是聽說Horowitz彈完後(in Moscow), 俄國的同行們就感嘆, 為何他們自己音樂廳的Steinway發不出Horowitz的Steinway的音色.....
最後由 River 於 2012-12-26, 01:43 編輯,總共編輯了 1 次。
River
 
文章: 515
註冊時間: 2012-09-05, 18:58

Re: Horowitz in Moscow

文章River » 2012-12-26, 01:36

drunkenlife 寫:
ashkenazy 寫:DG錄音開始發燒應該也是進入7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
立體聲初期的DG錄音水準除了卡拉揚以外簡直都是惡夢
很多人戲稱這種DG聲叫"DG Sound"(相對應同年代Decca錄音的Decca Sound)
當時的管弦聲音又乾又扁,只有鋼琴聲音比較正常
但裡面又藏了不少經典名演
例如貝姆再怎麼說好歹也是一代R.Strauss宗師
但DG怎麼老是給他的那票R.Strauss錄音弄成爛到爆炸
其他受害者包括Fricsay等等(對了...還有Richter那票大花版....)

上回忘了提另一個觀點,大師/名家應該也會對自己的錄音作品呈現啥樣子非常在意吧?
記得說Karajan就是盯著錄音/混音過程...
DG銷量大,資金必然也充裕,搞出爛錄音這點實在有些奇怪啊...

那,若是取差不多同期的Karajan的作品與其他人的DG作品比呢?差異在哪?


哇...你這個問題又更複雜了..... :shock: :shock:
1. DG的錄音不會爛....有問題的是自己的系統
2. 不同指揮家通常都各據山頭, 有習慣的樂團, 分佈世界各地, 所以即使同一個錄音師, 在不同錄音場地所要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
3. 至於他們多深入混音過程, 我覺得是聽聽就好, 音樂家通常和我們發燒友角度不會一樣
River
 
文章: 515
註冊時間: 2012-09-05, 18:58

上一頁下一頁

回到 音樂、文化